====== Arch Linux 安装笔记 ====== ===== 2022-07-11 修订简化版 ===== 原本的内容有些过时且啰嗦,修订一版。 ==== 安装 ==== archinstall 脚本现在已经比较好用,可以完成大多数配置。 * ''rfkill unblock all'' 解除 wlan 设备的锁定 * iwctl 工具联网。''station wlan0 connect '' 之后输入密码,然后退出。ping 一下应该网络联好了。 * archinstall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手动配置好镜像不让它用 reflector 来自动找镜像,选好 China 镜像后反正只安装一次,慢一点也能接受。 * 脚本最后一步问是否要 chroot 到新系统,选择是,然后生成中文的 locale,否则桌面环境中文翻译的不全。 ==== SDDM ==== 安装 sddm-git 包,替换掉默认的 sddm,这样不会发生关机或重启时卡住的情况。 ==== Dolphin 打开 SMB 异常 ==== 安装 downgrade 包。把 smbclient 包降级到 4.16.1-5,重启之后恢复正常。 ==== 关闭蜂鸣器 ==== 近期在关机时会发生哔哔响声,或许在某些开发者看来是必要的提示,不过真的很烦人。复制之前的做法,不过尚未完全测试。 ''/etc/modprobe.d/modprobe.conf'' 文件加一行 ''blacklist pcspkr'' ==== GRUB 分辨率 ==== ''/etc/default/grub'' 文件修改这一行:''GRUB_GFXMODE=1280x960x32,auto'' 然后执行命令更新配置即可。 sudo 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 ==== 微信 ==== * 打开 multilib 与 archlinuxcn 源。 * 安装 wine-for-wechat 包。 * 安装 wine-wechat-setup 包。 * 微信官网下载 Windows 版的安装文件。 * 执行 ''wechat -i <安装文件>'' 安装微信。 ===== 第一版本 ===== ==== 前言 ==== 2021年11月13日凌晨,我将Yoga这台电脑的系统安装成了Arch Linux。之前用的是Manjaro,那段时间着了邪,又对各类Linux发型版着迷了。因为最早用的最长的是Arch Linux,所以我这次特意没有装Arch,把Windows 11删除后安装的是Fedora 35。当时在虚拟机里跑的不错,安装器默认支持btrfs,因为之前比较少用RedHat系,有些配置对我来说比较陌生,于是我还写了一篇记录。之后想起B站看的一个OpenSUSE介绍,于是就想安装OpenSUSE风滚草。 我那时使用Fedora也完成了一些工作,期间涌泉小店盘库,我就是在Fedora上面记录的,用的是WPS Office。后期需要使用扫码枪扫条码,也可以正常使用。其实用在日常工作方面,这个系统的问题不大的。Fedora的策略上比较符合我的口味,用的都是很新的包,内核都是。对Fedora有些许不满,是我用Flatpak安装了许多包,GNOME Software在我添加了Flatpak源之后,似乎默认就从这个源安装了,想再安装RPM的包还需要手动切换回来,觉得比较麻烦。有一天我欣赏neofetch记录时,看到分别显示RPM包安装了多少个,Flatpak包安装了多少个,让我心里很别扭。另外一个原因是社区,我知道网上使用Fedora的人不多,肯定有,但没有OpenSUSE社区玛丽苏那种大IP来鼓吹,让我感觉这个发型版没大有动力。当然,软件安装的混乱是主要原因。 之后就是OpenSUSE,中文社区里有几个人对它评价挺高,B站上的一个UP主的一个视频,让我感觉比较心动。OpenSUSE给我的感觉是有了YaST,虽说相对字符配置更加新手向,但把所有的配置放在一起,可以确保便捷。我在MBP的虚拟机里也安装了OpenSUSE进行尝试,加上之前已经下载了4.7GB的镜象,一切准备就绪了。后来那天我在11月11日那天,终于结束了工作,并在单位用rufus做好了OpenSUSE的LiveUSB,然后鬼使神差的看起了Manjaro。起因是在网上看到了OpenSUSE跟Manjaro的比较,结论基本一致倒向Manjaro。之前我知道Manjaro很火,但因为已经在用Arch,因此没有多关注。也曾打算在本地电脑上使用Manjaro,可之前我对KDE一直无感,所以也没有萌生多大的兴趣。那天晚上看到了这些信息,于是上Manjaro的官网上看了他们最新系统的介绍视频。我关注的还是GNOME,于是主要看的是GNOME版本的。看到了对Layouts的介绍,可以通过那个应用快速的切换GNOME的桌面元素布局,可以让我一键切换成GNOME原生的界面,于是我立刻对Manjaro产生了兴趣。回家后重新下载了Manjaro的镜象,制作了启动盘,安装了Manjaro的GNOME版。之后我用了AUR安装了一些之前没有在Linux上使用的应用,比如1Password、Todoist,切实让我回忆起了AUR的便利。但随后我就把Manjaro删掉,安装了OpenSUSE。Manjaro的界面实在是太让我无法接受了,比如Firefox的扩展按钮,本来好好的,让他们这么一弄,变成很粗的样子。我也懒得再找主题更换,还是先这样吧。之后安装了OpenSUSE的GNOME版本,但一是fcitx5安装后无法使用rime,还有就是WPS的登录界面被扩大,二维码只显示左上角的四分之一,这一点没法调。之后我安装了KDE版才好一些。 第二天在KDE里面尝试了一些软件,比如YaST。基本上说OpenSUSE和Fedora是差不多的发型版,只是OpenSUSE的YaST里有软件包管理器,不会被Flatpak带偏了。opi我也尝试了,比较顺利的就加上了WPS等社区源,不过WPS的版本不是最新的,启动后会有提示。我尝试下载最新的RPM包,但用Discover打开就提示错误,说校验错误,我想起之前看到说OpenSUSE打包管理比较严格的说法。然后就是YaST有些设置我比较不得要领,比如修改hostname,呈现比较复杂,看不明白。还一个问题,就是虽然OpenSUSE跟Fedora在安装时都用了btrfs,但Timeshift无法使用,可能是没有@路径?再就是因为1Password、Todoist这些软件没找到合适的包,让我疑惑我安装OpenSUSE图个什么?然后在上周五麻利的安装了Manjaro的Plasma版本。 在Manjaro上我对Plasma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使用,尝试配置了alt+tab样式等一些配置,在了解了一些内容的配置后,我感觉对KDE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在上面还尝试了com.qq.weixin.spark包,使劲配置,最终得到了带有方框的微信。一切似乎都比较美好,emacs28也能正常输入中文,但最终遇到了一个终极问题——Manjaro不是Arch。终于在11月13日晚上,一直弄到第二天凌晨,安装完毕了Arch Linux。还是听着EF Linux的视频介绍,参考了Manjaro的分区设置。当中一些配置的记录,是我之前没遇到过的,在此记录下来。 ==== 系统安装 ==== === 分区 === 使用btrfs。 分区表参考Manjaro的: # /etc/fstab: static file system information. # # Use 'blkid' to print the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for a device; this may # be used with UUID= as a more robust way to name devices that works even if # disks are added and removed. See fstab(5). # # UUID=0942-4F27 /boot/efi vfat umask=0077 0 2 UUID=a8336e51-518f-4ba7-988e-eccffd5113a4 / btrfs subvol=/@,defaults,noatime,space_cache,autodefrag,c ompress=zstd 0 0 UUID=a8336e51-518f-4ba7-988e-eccffd5113a4 /home btrfs subvol=/@home,defaults,noatime,space_cache,autodefr ag,compress=zstd 0 0 UUID=a8336e51-518f-4ba7-988e-eccffd5113a4 /var/cache btrfs subvol=/@cache,defaults,noatime,space_cache,autodef rag,compress=zstd 0 0 UUID=a8336e51-518f-4ba7-988e-eccffd5113a4 /var/log btrfs subvol=/@log,defaults,noatime,space_cache,autodefra g,compress=zstd 0 0 UUID=a8336e51-518f-4ba7-988e-eccffd5113a4 /swap btrfs subvol=/@swap,defaults,noatime,space_cache,autodefr ag,compress=zstd 0 0 /swap/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,noatime 0 0 === Zramd === ==== 应用安装 ==== === 安装 Plasma === sudo pacman -S plasma === SDDM 调整分辨率 === 默认的 SDDM 会用比较高的分辨率,导致字体很小。通过配置文件,调整DPI,解决问题。 # /etc/sddm.conf.d/dpi.conf [X11] ServerArguments=-nolisten tcp -dpi 94 看到[[https://wiki.archlinux.org/title/SDDM|ArchWiki]]上有这个内容,我也加上了,没有具体测试作用。 # /etc/sddm.conf.d/hidpi.conf [Wayland] EnableHiDPI=true [X11] EnableHiDPI=true === 安装微信 === 首先打开 multilib,编辑 ''/etc/pacman.conf'' 文件,取消 ''[multilib]'' 和后面一行的注释,然后执行 ''pacman -Sy''。然后执行 yay -S deepin-wine-wechat 第一次启动微信后会进入安装界面,第二次进入可正常使用。 目前已知问题:在Plasma下面,收到消息后虽然有声音提示,但不会弹出通知。 ==== GNOME Extensions ==== * Caffeine * Input Method Panel * No overview at start-up * Sound Input & Output Device Chooser * Tray Icons: Reloaded * Arch Linux Update Indicator * Bluetooth Quick Connect * Vitals ==== 打印机 ==== 安装打印机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。每一次配置打印机,都会耗费我至少半小时的时间。而用到的次数又很少,算是一个性价比很低的工作。我的打印机是 Canon TS6280,通过 Wifi 连接到家里的局域网,在 Windows 和 macOS 系统下都可以比较方便的适配。在 Linux 下,使用 CUPS 来连接。 === 安装软件 === sudo pacman -S cups sudo systemctl enable --now cups.service sudo pacman -S avahi sudo systemctl enable --now avahi-daemon.service sudo pacman -S system-config-printer 不启动 avahi-daemon,会在添加打印机的时候根本搜索不出东西来。不安装 ''system-config-print'' 包,会在添加打印机的时候提示 Add Failed to group devices: 'The name org.fedoraproject.Config.Printing was not provided by any .service files' === 打印机配置 === 之前顺利配置过打印机,不过这次非常不幸运。添加打印机的过程倒是可以,但添加完毕后,KDE 的系统设置里会不显示打印机,点别处再进打印机页面,显示标签错误。从 CUPS 后台到是看到了打印机,可怎么操作都没有用。(怀疑是我这次没有安装 nss-mdns 包,不过有待验证。打印测试页的时候,会提示“无法定位打印机……” 后来我从[[https://bbs.deepin.org/post/203298#mod=viewthread&tid=203298|这个页面]]上看到了线索,一个回复说: 无法定位的话,如果驱动没有问题的话,把printer-uri': 'ipp://localhost/printers/DCP-1618W中的IPP://后面改你的打印机的IP地址。比如ipp://192.168.1.5(具体的IP地址以你自己的机子为准) 后面有人答复感谢,说按照这个方式成功了。之前答复的网友回答说:Deepin 不能够解析打印机的名字,只有解析 IP 地址。我按照这个方式测试,在 CUPS 后台添加打印机,没有选择 Canon 的选项,而是直接选择 IPP 的那一项,然后输入了 IP 地址,之后一路顺利,我用的 IPP Everywhere 驱动,不过看之前在 Fedora 等系统下面打印的测试页,也有使用 driverless 驱动,应该都是可以的。 至此,打印机问题解决。 ==== 关闭蜂鸣器 ==== ''/etc/modprobe.d/modprobe.conf'' 文件加一行 ''blacklist pcspkr'' ==== 调整 GRUB 分辨率 ==== GRUB 默认安装后字体非常小,虽然不影响引导,但很难看清。并非所有的分辨率都可以支持,看[[https://askubuntu.com/questions/54067/how-to-safely-change-grub2-screen-resolution|这篇文章]]找到了正确的配置方法: * 引导时到了 GRUB,按 ''c'' 键进入命令行模式。 * 运行 videoinfo 命令,GRUB 显示可使用的分辨率。 * 运行 ''videotest <分辨率>'' 命令对分辨率进行测试。 我使用了 1280x960x32 这个分辨率,可以使用,虽然有点扁,但我已经满意了。调整 ''/etc/default/grub'' 文件修改这一行: ''GRUB_GFXMODE=1280x960x32,auto'' 然后执行更新命令即可。 sudo 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 ==== Fontconfig ==== 20220223 安装的 Arch Linux 中文显示不大正常,之前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,简体中文似乎被识别成了 CJK 中的其他字体,显示的都比较别扭。于是上网找了一些配置 fontconfig 的文章,还未整理,先把网址记下: * [[https://blog.syize.cn/2021/12/28/install-arch-and-kde/|Arch Linux 和 KDE 桌面详细安装及个性化过程]] * [[https://blog.lilydjwg.me/2020/7/22/linux-environment-variables.215496.html|Linux 的环境变量怎么设 - 依云's Blog]] * [[https://blog.nicolasyang.me/posts/configure-environment-variables-for-kde/|KDE 的环境变量加载来源和顺序]] * [[https://cnzhx.net/blog/opensuse-tw-zh_cn-font-config/|openSUSE Tumbleweed 中文字体配置记录]] * [[https://wiki.archlinux.org/title/Localization_(%E7%AE%80%E4%BD%93%E4%B8%AD%E6%96%87)/Simplified_Chinese_(%E7%AE%80%E4%BD%93%E4%B8%AD%E6%96%87)#%E5%9F%BA%E6%9C%AC%E4%B8%AD%E6%96%87%E6%94%AF%E6%8C%81|Arch Wiki Simplified_Chinese_(简体中文)#基本中文支持]] === KDE 中文字体太细 === 2023-02-09 今天安装了 Arch Linux,使用 KDE 桌面环境。第一次遇到了中文字体太细的情况,倒是没有异体字的困扰。经过调查和尝试,发现是 KDE 的字体设置里面,字体被设置成 Noto Sans 系列的原因。我试着把 Noto Sans 字体都改成了 Noto Sans CJK SC,然后字体就回到了原先饱满的、粗一些的样式了,好多了。